在「媒抗加油站」跟網友討論「選舉要不要避開藍綠對決」的話題。
如果光是針對「選舉要不要避開藍綠對決」來討論,那必須考慮:以「藍綠對決」的姿態,跟「避開藍綠對決」,哪一個勝算比較大。
假設我們可以概括地將台灣分成三大「力量」:泛綠、泛藍、政府。前兩者屬民間,後者屬公權。
民眾的取向會一直在變,就看出來競選的黨派、人選,是不是讓他們放心投你一票。因此,藍綠中間的界線,事實上不是固定不變的。
也就是說,雖然泛藍很多死忠支持者,但是,某些情況下,他們還是有可能支持泛綠的候選人。泛綠曾經贏過總統大選,就是一個鐵證。
但是,目前的「政府」這個力量,卻是永遠不可能給泛綠任何甜頭的。也就是說,這是一個固定不變、永遠會欺壓人民的政權。
之所以會採取「政府與人民」、「變與不變」這樣的區分方法,主要是要認清「永遠的敵人」跟「可能會變成戰友」的兩股力量的差別。
我們的最終目標,是要排除這個「永遠是敵人的政權」,而不是排除「泛藍」。
泛綠永遠也沒有辦法排除「泛藍」;即使給泛綠連續執政一百年兩百年,還是會有泛藍存在。一個多元化社會本來就要有不同的立場看法才是健康的。
因此,泛綠應該把目標放在「如何讓泛藍的圈子縮小」,而不是「消滅或排除泛藍」。
既然只是「縮小」而不是「消滅」,那就表示,策略上泛綠必須想辦法將相當大部分的泛藍支持者轉變成戰友。
「藍綠對決」的問題就在這裡 ── 如果泛綠把泛藍當成對決的敵人,那要如何讓他們變成泛綠的戰友?如何使他們變成「抵制專制政權」的幫手?
讀者應該不難想像,那種結果是不可能的。你不可能在「把對方當敵人」的同時,還冀望他能支持你。因此,「藍綠對決」的最可能結果,就是逼得這些泛藍支持者不得不當泛綠的敵人,使他們往馬政權靠得更緊。
跟著這個脈絡,泛綠的策略,應該以「聯合所有民眾,淘汰殖民政權」為方針;泛綠的敵人,是把台灣當殖民的馬政權,而不是有可能支持泛綠的台灣人民。
因此,泛綠在為台灣未來奮鬥的時候,一定要認清楚真正的敵人在哪裡。千萬不要錯把台灣人民當作對決的對象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