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Echo
我們的呂秀蓮副總統計畫在這個週末(2005 年3月12日)拜訪美國。也許是基於這個因緣,美國 PBS 頻道的一個「Connection」節目重播了去年對呂副總統的專訪。節目時間一開始,我和家人放下了手中正忙的工作,乖乖地坐到電視前給呂女士(的收視率)捧捧場。
節目開始,呂女士的英文雖然不能算是很道地,但也是對答如流,這倒是我原先沒有預期的。
因為呂女士前幾天在台灣剛剛發表了「台灣跟中國以後可以當作『兩個中國』」的荒謬言論,我特別注意到她在專訪中對「台灣、中華民國」的說法。我發覺,在這樣的一個難得的國際交流場合,呂副總統並沒有藉機加強國際友人「台灣與中國不同」的印象,甚至於可能更慘的是,她的一些言論可能更讓外國人誤以為台灣其實跟中國本來是一國的。
我舉兩個例子:一是當被問及她對美國「一中政策」的看法時,她先把一中政策的定義一字字地背了出來:「美國政府認可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同意全世界只有一個中國。。。」然後對這句話並沒有多加註解。當我們在跟不是很瞭解臺、中兩國的狀況的老外談臺、中的問題時,以「海峽兩岸的中國人」為出發點在對談,很容易讓人有個「海峽兩岸住的都是中國人」的印象。呂副總統對這點並沒有澄清。對一個對台灣情況不知道的老外來說,光這句話就很可能把「台灣」跟「中國」綁死在一起。
二是,她在談話過程中,一再強調「海峽兩岸有同樣的文化、語言。。。不只是地理上相距很近而已」,因此應該和平相處。但是他對「台灣與中國的不同」完全沒有提到。在這種國外的訪問裡,對聽眾一再傳達「台灣跟中國很親很近」的訊息,我真的搞不清楚呂副總統是想達成什麼效果?
前半段的訪問,雖已是讓人失望不已,但還算有問有答。皆下來後半段的對話,則簡直慘不忍睹,已經完全不能算是「對答」了。
我舉三個例子:
主持人問:「你們如果改名成台灣,你認為會造成什麼衝擊?」
呂秀蓮答:『中華民國是在中國大陸成立,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在1949年在大陸成立。後來蔣介石代表的中華民國政府被打敗,流亡到台灣繼續其政權,所以現在在台灣有一個「中華民國在台灣」。』
我想,這應該是她欲解釋「改名會造成什麼衝擊」的「前言」。沒想到,她的回答到此為止,並沒有再繼續解釋的意圖。然後下個問題跟著就問出來了。我們一家人面面相覷,有好幾分鐘都在驚嚇中說不出話來。我們想是不是片子「跳片」了,可是接下來的對談讓我們打消了這個想法。
主持人問:『可以告訴我們您為什麼以台灣人為榮嗎?』
呂秀蓮答:『我以台灣人為榮,因為台灣給了很多我機會,我經歷了很多很多困境,我被迫害過,也做過牢。。。(講了很多她遭受的不平待遇跟她一些個人的職位與成就),我還當上了副總統。。。』
這到底在答什麼?人家問的是「你為什麼以台灣人為榮」,不是「台灣人為什麼要以妳為榮」,有沒有搞錯?聽到這裡,我已經忍不住要罵人了。。。
主持人問:「這裡有很多台灣來的僑胞,您對這裡的台美人有什麼建言?」
呂秀蓮答:「我很感謝美國和美國人過去這些年來對我們的支持。。。(接下去都是針對「美國人」在回答)」
看完了整個專訪,我感覺心裡涼了半截。這個專訪給人的印象,是台灣與中國其實是很相親、相近、相同的,而很多客觀的對台灣的問題,她會拿她的個人成就來炫耀,甚至讓人覺得,她因為急於炫耀個人的成就,而連主持人在問什麼都搞不清楚。
在這樣難得的一個對外談話的機會,讓我們的副總統代表台灣人向外人做宣傳,結果竟然是如此的不堪,真讓我覺得面目無光。如果我是一個對台灣並不是很瞭解的外國人,看到這樣的訪問,可能會開始鄙視台灣:「這樣的人都可以當到副總統,這個國家大概沒什麼水準。。。」
如果明天辦公室裡有老外問我那是不是台灣人選出來的副總統,我一定不敢承認。
我只想給呂副總統一個建言:如果再有受訪的機會,為了全台灣人的尊嚴,請用台語再找人幫忙翻譯。要不然,就不要再丟人現眼地接受訪問了。
Not sure what I'm getting myself into...
-
I just joined Bluesky for some reason. I'd like to find people who are
interested in talking about comparative rhetoric and books about
Taiwan. I'm not sur...
1 week ago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